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☆、殺人人殺

關燈
遠處的火光越發近了,躁動的水面反射著橙黃的光暈,許是底下的水賊借光發現了同伴們的屍體,心知這船上有大戶人家的護衛,金銀財寶那是少不了的,索性四面八方地都往盛家的大船上爬過來。

縱然盛紘帶來的家丁手眼不停地排頭個兒將人打下河去,到底比不得水賊的水上打鬥嫻熟,總有那麽兩三個躲了過去。約摸盞茶功夫,十來個水賊便翻身上了船,口裏不幹不凈地說著黑話和當地的土話,大概也就是交錢保命的意思。

兩邊都有人手,誰也不敢輕易地動手。他們上船時,盛紘剛剛將礙事的長袖紮緊了,袍子下擺也索性紮在腰上以方便行動,唯一可惜的是他穿的仍是官靴,有點兒笨重而影響行動。

他看了眼為首的水賊頭子,估量了一下自己這具身軀的作戰能力,然後凜聲吩咐護衛們:“各位隨我回鄉,皆是數一數二忠心之人,不想遇上水賊。今日殺賊有功者,殺一人賞十金,如有傷亡者,我盛家保你家小一世富貴不愁!”

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,這個時代一兩黃金可折白銀十兩,十金就是一百兩,足夠普通人家一輩子衣食不愁了。一聽這話,那為首的水賊也怒了,張口就是罵罵咧咧:“瞧你穿著打扮也是個當官的,真是好大的口氣!兄弟們,咱們抓了那個官老爺當肉票,回頭兒要他拿萬八千的銀子逍遙快活去!”

一聽這話,水賊們的眼睛都紅了:人說三年清知縣,十萬雪花銀,當官的當到盛紘這個級別,自然多半是富得流油。霎時,十來雙眼睛閃著貪婪的目光對準了盛紘,仿佛是饑渴的野獸,想要將他一口口分食殆盡。

盛紘對這樣的目光再熟悉不過。他轉了轉手中的短刀,那是他按照上輩子的武器樣式,找了工部軍器局的舊識制造的,獨一無二,除了鋒利,最大的優點便是可以加快流血速度,使傷口不易凝固。

換言之,是殺人的利器。

“動手吧。”盛紘清冷地開口。

或許是因為賊首的鼓舞,所有水賊都一門心思在盛紘身上。近身作戰,短兵相接,一個眼上有條長疤的水賊箭步上前,掣出手裏雪亮的長刀,盛紘單手接住,只覺得虎口震得發麻,他靈巧地側身避開刀鋒,順勢刀交左手。那水賊還未來得及應對,銳利的刀鋒已經飛快地舔過了他的喉口。

如雨的鮮血噴薄而出,那水賊哼了一聲,很快倒地不起。身邊的人見此情景都嚇了一跳,眾目睽睽之下,只見盛紘屈膝半蹲,用已經斷氣的水賊的衣衫將短刀上的血跡仔細擦拭幹凈。

“再來。”盛紘起身,淡然處之。

很快,一個身材高大的水賊緊隨其後,盛紘打眼一瞧便知他下盤不穩,想來這些水賊原也不過是市井游民,無甚根基,他一個掃堂腿過去將水賊絆倒,旋即剪刀腿鎖緊,短刀快準狠地刺入心臟。動脈破裂,血流噴濺出足有一人高,映紅了半個江面。

久違的殺戮,讓盛紘熱血沸騰,他忽然覺得,原來林風從未死去。

左岸直通最近的淮陰衛所營,此處的殺聲和火光很快被哨兵發覺,正巧遇上護送魯氏母子去衛所驛站安頓的長梧。另一面,顧廷燁與漕幫人馬也聞訊趕來,而最先映入顧廷燁和石幫主眼簾的,便是如殺神降臨的浴血而立的盛紘。

盛紘看見顧廷燁時,正將短刀對準了水賊首領的頸動脈。他猶豫了一下,反手兩刀穿了賊首的琵琶骨,隨手扔在甲板上。

小船被幾個大燈籠照得通明,顧廷燁手腳並用地跳上盛紘所在的大船,他只穿著一身黑色的敝舊長袍,絡腮大胡子覆蓋了三分之二張臉,身上沒有半件飾物。他看了看船上的狀況,獨盛紘周圍躺著七八具血淋淋的屍首——準確來說還有個半條命的水賊頭子。盛府的家丁也有兩三個傷得比較重,所幸性命無憂。

“盛……侍郎,可無恙否?”顧廷燁拱手作了個揖,盛紘身上鮮血淋漓,他一時分辨不出都是誰的,“我晚輩船上有郎中,若是盛侍郎信得過,可叫他看看。”

盛紘解開袍袖和衣擺,掀開左手臂看了看,有道約摸一寸來長的劃傷,不禁皺了皺眉,心想這具身軀底子還是差了些,縱然他時時鍛煉,對付這樣幾個蟊賊還不能毫發無傷,真是越活越回去了。

故此,他舒然一笑,溫和道:“些微小傷,叫顧二公子見笑了。”他看了看身上,實在有礙觀瞻,便道:“容盛某失禮,先去船艙更衣,去了這一身血腥。”

顧廷燁點頭,“盛侍郎請自便。方才晚輩已將外頭的賊人清理了,此處應是安全無憂。”

“勞動顧二公子。”

盛紘拱手回禮,轉身回了自己的臥房。那裏未曾進人,盛紘便從還算整齊的箱籠中取出一套雨過天青色圓領袍換上,用手帕簡單潔面,清清爽爽地回到甲板上。顧廷燁和他帶來的人已經開始清理屍首,賊首則被帶下去嚴加看管。

“素來知道盛侍郎是文官,卻不知侍郎有這般身手。若是旁人見了,還以為侍郎出身兵部,而非吏部呢。”顧廷燁幽黑的眼睛沈如靜水,秀長的眼線挑起幾絲調侃之色,宛如隱隱綽綽的湖面上流動著光影。

盛紘笑而不答,轉眼見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走過來,翹起大拇指粗著嗓門讚道:“這位大老爺真是好身手!剛才你家的家丁說,原想著他們殺賊,一個賊人頂十金,誰想攏共就這麽十來個水賊,一大半都是大老爺自己動的手!”

“微末功夫,恐入不得漕幫的眼。”盛紘和氣地笑著,他看向家丁們,聲音鏗鏘有力:“今日辛苦諸位。每人賞十金,殺水賊者倍之,重傷者再倍之。”

如此,家丁們皆大歡喜,皆道:“謝老爺恩典。”

那身材魁梧的男人極為好奇,問道:“大老爺怎麽知道咱們是漕幫的人?”

盛紘微笑,望向遠處越來越近的燈光,“此處最近的當屬淮陰衛所營,現今不過才見個影子。在這水面上能比衛所哨兵消息更為靈通,又更關心水賊情況的,天下間也只有漕幫了。”他向眾人一一拱手,“有勞各位漕幫的弟兄,盛紘感激不盡,必定重謝。只是不知各位如何稱呼?”

“咱們也沒做什麽,大老爺自己的本事,可不敢要什麽感謝!”那魁梧的男人聲音爽朗,他身後的幾人也都推辭著。

顧廷燁充當了中間人,指著船上的人一一介紹——其實盛紘自己也都猜出來了,只不過借個由頭,一一認識了一回。聽聞石鏗新任了漕幫副幫主,盛紘笑道:“原來是石幫主,失敬了。我此次回宥陽還需走水路,此行船上有女眷幼兒,只怕還得仰仗石幫主。”

那石鏗本事豪爽人,無有不應,“大老爺放心,給你船上掛一個漕幫的牌子,管他哪條江上的蛇蟲鼠蟻都不敢招惹!”

這艘船都是鮮血,再啟程實在不吉利,少時,長梧另備了一艘大船,安頓好魯氏與周哥兒,方到盛紘面前來。彼時盛紘正與顧廷燁坐在甲板上敘話,說些顧廷燁離開寧遠侯府後的見聞,順便看著些沒有大礙的家丁從先頭船上將東西搬過來妥善安置。

此時國喪未過,盛紘實在不理解現今的寧遠侯、顧廷燁的嫡兄給他說親到底是怎麽想的。看顧廷燁眉間愁色郁結,想必這曼娘正纏得緊,好歹他人品不算太差,盛紘想了想,道:“自從老侯爺病故,二公子做事也周全多了,如今也算有些安身立命的根本在。若是往後當斷則斷,想也不會再受拖累。”

顧廷燁靜靜掃了盛紘一遍,當然是聽出了這意味,“盛侍郎消息倒是靈通。”他的大胡子有些顫抖,沈著聲道:“聽聞盛侍郎從前在登州,與餘閣老家中是舊識,想必對晚輩的風評不算太好吧?”

盛紘知道顧廷燁是有許多說不出的委屈在心中,他這般脾性,肯定是聽不慣外人來評價他的為人處世。盛紘並不介意,只是含著和煦的笑意,低聲道:“二公子怕是不知道,在登州之前,我曾在泉州為官,說來慚愧,那時我的後宅怕也不比二公子清凈多少。”

他這樣的直言不諱讓顧廷燁楞了一楞,他以前對盛紘了解不多,後來認識了盛家人後也曾探聽過兩句,似乎盛紘曾有一位極寵愛的姨娘,後來不知怎麽病死了。他看著盛紘,等著他的後話。

“二公子到底年輕,有些事不忍心,也屬尋常。”盛紘淡淡笑道,“我當時也是如此。直到出了傷陰鷙的事,血淋淋兩條人命放在眼前,方知這世間之事自有定數,容不得人猶豫不決。我說了,當斷不斷,反受其害。二公子,先夫人縱有什麽不如意之處,也畢竟是餘侍郎之女,是餘閣老的嫡孫女。”

顧廷燁的瞳孔驟然緊縮,“盛侍郎……禍從口出,您最是該知道的。”

盛紘付之一笑,“禍從口出?先夫人過府不滿三月便……二公子莫不是當著滿京城的都是傻子,看不出來?只是旁人不知道你那外室的為人,多半是把這筆賬算在你的身上。”

顧廷燁神情冷峻,沈郁如深夜的江水。他忽然陷入了久久的沈默,雙目微側,隱隱透著些許慘淡。盛紘停了停,仿佛能看清此時顧廷燁腦海裏的天人交戰,他也在賭,所以適時地放出了誘餌,賭局結果卻是在遙遠的以後。

長梧在旁邊等得久了,見顧廷燁不說話,便上前對盛紘道:“二叔,侄兒方才清點了人數,咱們帶來的人兩個重傷,五個輕傷,船上有個船夫被水賊殺了,侄兒已告知了衛所的人,也以盛家的名義送了一百兩銀子給他家治喪。”

盛紘點了點頭,道:“你做得不錯,人怎麽說也是在咱們船上沒的。你媳婦和周哥兒沒事兒吧?周哥兒小孩子家家的,別嚇著他,餵點子安神湯好睡。”

“都預備下了,周哥兒有他母親陪著,二叔不必擔心。”長梧輕聲道,他指著顧廷燁,“這位是……”

盛紘擺了擺手,言簡意賅:“這是京裏寧遠侯府顧家的二公子,與你二嬸子有些轉折遠親,如兒幾個還小,情面上叫他一聲二叔。他年紀比你輕,倒也不必這般,心裏敬著些便是了。”

長梧了然,心想侯府公子也落得這般地步,看來傳言不虛。當著顧廷燁他也不好說什麽,只是說去看看行李搬得如何,便告退下去了。

待他走遠,顧廷燁終於回過神來,似乎已有了決心,問道:“方才盛侍郎說起,晚輩倒想問上一問:當初,盛侍郎是如何斷了個幹凈?”

盛紘卻不明言,諱莫如深:“大宅院裏頭總有許多陰私之事,二公子應當深有體會。”他直視著顧廷燁,相信他聽得懂其中深意,“二公子可聽說,我家四女與英國公府的三公子已定親?”

“……晚輩有所耳聞,那是一門好親事,盛侍郎愛女之心拳拳。”顧廷燁思索著道,他的眼中有些莫名,似乎猜到了盛紘要說什麽。

“傳言南北朝時北魏鮮卑皇室為防牝雞司晨之事,往往會在確立太子之後,便行漢武帝鉤弋夫人故事,有時想想,也不失為一個好法子。”盛紘笑意闌珊,面色漸漸轉為淩厲,“如連枕邊人都心性不純,手染鮮血,只怕有一日反噬自身。聽聞二公子膝下也有了一兒一女,便是為了他們——還是早下決斷為好。”

顧廷燁能有今日,除了他嫡母小秦氏,曼娘也絕對“功不可沒”。加上隔著餘家姑娘血淋淋一條人命,盛紘相信顧廷燁會做出最好的選擇。

有時盛紘覺得顧廷燁也是個很矛盾的人。他看起來頂頂的一身反骨,滿京城裏最瞧不上世俗規矩,可說穿了人都是自私的,先頭他的所作所為與這世上大多數男人並無不同,不過是一邊想善待曼娘全了自己的一番情意,一邊又想娶一個出身高貴溫柔賢惠的大娘子。

對此盛紘沒有資格評判什麽,反正他自己也沒好到哪裏去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,只是現在他著實不覺得顧廷燁有多好罷了。顧二公子的好處在後頭,不在如今,如果只談當下,那盛紘只想對自家的明丫頭說一句:姚小姐,齊衡好歹是個一手的。

顧廷燁並沒有在船上停留太久,而盛紘的船掛上了漕幫的牌子,剩下的路果然順風順水平靜安泰,數日後,大船在宥陽停靠,眾人棄舟登岸。長松早已得信,率一眾家仆在碼頭上等候。盛紘許久不見長松,不免多說了幾句別情,分外親熱。魯氏與周哥兒一路疲累,早被被細心的婆子扶進一頂藍油布綴靛紅尼的車轎裏。

上了馬車,盛紘不禁問起大老太太的狀況,長松臉色黯淡,嘆道: “上個月原本好些了的,誰知天一入寒,又不成了,這幾日只昏昏沈沈的,連整話都說不出一句來,大夫說……說怕是就這幾天了。”

盛紘聽罷,也是哀傷道:“咱們做子孫的也鬥不過老天爺,總是盡了咱們的本分,讓老人家舒坦些,也就是了。盡人事,聽天命。”

車廂內一陣沈默,長松不好叫長輩這般悲傷,便勉強笑道:“還是多虧了二老太太,常說些老日子的趣事,祖母方覺著好些。有時三老太爺上門來尋事打秋風,二老太太往那兒一坐,三老太爺就老實了。”

盛紘知道宥陽老家三房的嘴臉,輕嗤道:“一家人,什麽要緊。你且不必擔心,若三老太爺再借著大老太太的事興風作浪,萬事有我呢。”

去鎮上攏共一個多時辰,長松叫停了車馬,在村口略作歇息,車夫飲馬檢修軲轆輪轍,丫鬟婆子服侍魯氏和周哥兒盥洗小解。盛紘不可避免地看了一場孫志高家不得不說的故事,心情頗好,長松也一掃先前的悲傷氣氛。

盛紘已多年不回祖宅,頗為感慨。不過到底這大老太太已在彌留之際,外頭守著的仆從都輕手輕腳,不敢有半點喧鬧嬉笑。盛紘被長松引著去見盛維,長梧一家則自去了內宅見李氏等人。

一別數載,再見的盛維蒼白瘦削,一臉憔悴,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,看來人與人還是不同的,大老太太對盛家大房的意義總是不同的。盛紘嘆了口氣,問道:“大老太太如今是怎樣個場景?松哥兒是小輩,也不敢與我交實底。”

盛維神色哀戚,也不必隱瞞,“幾日前起,母親就說不了話了,只能咽些薄粥,今日算是好些的了——怕也是念著梧哥兒和重孫子。”

“今日可也好,人也算見全了。”盛紘安慰他道,“回來一路上我看著,這周哥兒到像是你那三侄子,一肚子活泛心思,說不準能是個詩書上有靈性的,大老太太見了必定喜歡。”

盛維知道長楓的,雖是庶出,可也是實打實的進士,不免笑道:“梧哥兒是走的武路子,來日周哥兒若是能科舉出身,那可真是祖上恩典了。”說起長楓,盛維也想起墨蘭,“墨姐兒聽說也定下親事,明年怕也要操辦了。可惜了這樣的事她不好來,我原準備了給她的及笄禮,只好讓二弟帶回去了。”

其實不止墨蘭的親事,如蘭和明蘭的及笄禮也在明年,只是差上些日子。盛紘知道盛維夫婦做事妥帖,必定是一並準備了三份兒的,因笑道:“可惜了大哥只有品丫頭一個,這裏裏外外,愚弟還是賺了三份兒禮錢的。我記得品丫頭比明蘭大些,可已定了是泰生?”

盛維道:“如今有母親的事,不好提起,約摸就是如此了。品丫頭如今也懂事兒了許多,妹妹也很喜歡。”

寒風似刀,歲入隆冬,密密的雪花片覆蓋了整個庭院。大老太太最終是在幾日後的一個夜裏完全昏迷,然後在發表了對死去的長女的無限愧疚,和對大老爺及那煙花女子最怨毒的詛咒後,闔上了雙眼。

盛維和盛紜看著大老太太枯槁般的面龐,想起母親這一生的苦難,放聲大哭,一眾晚輩都跟著哭起來,外頭服侍的丫鬟婆子聽見裏頭的哭聲,都跟著一起哭嚎著。盛紘看見盛老太太垂眸不語,亦不見一滴淚。

其實盛紘也說不上多麽悲傷,作為侄子,還是個換了芯子的侄子,他對大老太太沒有什麽深厚的情意,他只是覺得這人世無常往往難以轉圜,一個深宅女人能做的,也僅僅是隱忍覆仇,而不能阻止一切的發生。

許多事,出身高貴如盛老太太,也無能為力。

一切後事都是早就預備好的,擦洗,換孝衣,設靈堂,出殯,大殮,李氏和文氏料理得妥妥當當。盛維在鄉鎮裏素有德名,憐弱憫老,多有撫恤,每每行善不落人後,且胡家也是殷實的商戶,喪事辦得很是風光,請了五十一名僧眾,做足了三十五天的水陸道場。

因為長梧是官身,所以葬禮上的事,尤其規制禮儀,盛紘也幫襯了許多。但他只在第一日大喪時露了面,沒有等到水陸道場功德圓滿之日。畢竟他是朝臣,不能多加停留,次日,盛紘便以公務繁忙為由,獨自從水路回京。

他的時間已經不多,原著裏,一個多月後便是皖西荊王聚集三萬軍隊扯旗起事,皖地烽火遍起,反旗直指北上京城,到時從京畿到金陵的水陸路都要斷裂,盛紘便沒有時間來早做準備了。

在他的出謀劃策之下,如今皇帝並未收回荊王的許多特權,算是穩住了他,可荊王謀反之事已箭在弦上,盛紘也不知道能拖延多久,一切只能趕早不趕晚。

一路風塵仆仆,待盛紘回京,嘉峪關總兵八百裏加急的奏本正好傳入京中,奏折中言北疆羯奴五支作亂,集結草原韃靼殘部,兵鋒直指京畿重地。剛剛換了皇帝的朝廷,頓時陷入內憂外患之中。盛紘心知,只要大軍離京抵禦羯奴,便是給了荊王最好的可乘之機。

當日下朝後,皇上密詔盛紘入禦書房,商議戰事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